赖先传
0 2024-12-31
生平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或17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今德国)的波恩,在奥地利维也纳过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其代表作品有代表作品:交响曲:《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九“合唱”》钢琴奏鸣曲:《月光》《悲怆》《热情》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其他:《致爱丽丝》《费德里奥》(歌剧)。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早年生活(1770–1792)
贝多芬生于德国波恩,祖父是宫廷乐长,父亲约翰是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玛丽亚温柔但体弱。父亲严厉逼迫他学琴,常深夜练琴,童年压抑。8岁首次公开演出,11岁师从作曲家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尼弗(ChristianGottlobNeefe)。1787年短暂拜访莫扎特,后者评价其“未来将震动世界”。1792年赴维也纳学习,受海顿指导,但关系紧张。1796年开始耳朵疾病逐渐严重后期甚至失聪,曾在1802年写下“海利根施塔特遗嘱”,这一时期创作了《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等著名曲目。
创作巅峰
1803年至1812年期间,贝多芬的创作迎来了“英雄的十年”,于1803年左右创作的《英雄交响曲》被视为走向创作成熟期的重要标志。1805年4月,《英雄交响曲》首演,贝多芬亲自担任指挥,并由此形成了贝多芬以古典主义为基础的激昂壮烈的音乐风格。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如《第二交响曲》《热情奏鸣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等,后因封建复辟势力影响创作数量有所下降。1818年后,贝多芬创作了《庄严弥撒》(1825年3月完成)、《第九交响曲》(1824年首次公演)等著名作品,出版了《遥寄远方的爱人》等与民歌元素结合曲目,尝试浪漫主义的创作新风。1827年3月26日,生活窘迫的贝多芬因肺炎水肿无法医治去世,享年57岁。
贝多芬的作品有哪些
贝多芬的作品有《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致爱丽丝》《田园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悲怆奏鸣曲》《皇帝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暴风雨奏鸣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