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

本站原创 0 2024-12-31

  • 恽代英简介

    恽代英

    恽代英简介:中国无产阶级家

    小编今天讲一位历史人物:恽代英,历史上评为中国无产阶级家恽代英,历史恽代英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

    中文名:恽代英,国籍:,出生地:江苏武进

    无产阶级家,党早期青年运动之一,黄埔军校第四期教官。原籍江苏武进人,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学生时代积极参加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之一。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创办和主编《青年》,它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

  • 恽代英资料

    中文名:
    恽代英
    国籍:
    出生地:
    江苏武进
    出生日期:
    1895年8月12日
    逝世日期:
    1931年4月29日
    毕业院校:
    中华大学
    主要成就:
    创办和主编《青年》
  • 恽代英专题

  • 恽代英(1895--1931)原籍江苏省武进县,生于武昌。武昌中华大学文学系毕业。“五四运动”时,他就深入湖北黄冈农村,宣传发动农 民,还是的领导者之一。1915年参加新文化运动,在《东方杂志》、《新青年》上撰文,提倡科学与,批判封建文化。1919--1921年,他在湖北创办“利群”书社和“共存社”,团结进步青年。党成立后,随即加入党。1923年被选为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任宣传部长兼《青年》主编,以其雄辩的才能、生动的文章、热忱的,教育了广大青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他和、邓中夏、向警予等参加了上海执行部的领导工作,编辑《新建设》月刊,宣传我党原则立场,批驳的种种谬论。“中山舰事件”后,为加强黄埔军校的领导工作,党派恽代英到黄埔军校任主任总教官。在蒋介石加紧反活动的情况下,他就军队的建设、工作等写出了重要的论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 1927年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28年后,在宣传部工作。1930年在上海被捕,被关押在南京江东门外“中央军人监狱”,化名为王作林。后来被叛变的原候补委员、特科负责人顾顺章指认,暴漏了身份,三天后,也就是1931年4月29日中午在南京被派杀害,时年36岁。1924年恽代英从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作。1925年参与领导“五卅”运动。1926年5月被党派到黄埔军校,任主任教官和中团干事。1927年1月到武汉,主持中央军事学校工作,任总教官。同蒋介石、汪精卫背叛的行径进行坚决斗争。7月恽代英奉中央之命赴九江,任中央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和发动南昌起义。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1928年底到上海任中央宣传部秘书长、组织部秘书长等职,曾主编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29年6月在六届二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

    恽代英是敌人切齿痛恨的党人。早在黄埔军校,恽代英便被蒋介石认为是“黄埔四凶”之一。因此把他作为重点搜捕对象。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被当局逮捕。在狱中,恽代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1931被杀害于南京,时年36岁。遗著编为《恽代英文集》等。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这是广州起义之一、青年的领袖和导师恽代英就义前留下的感人肺腑的诗篇。

  • 恽代英,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官僚家庭。父亲恽爵三为清朝知府下属八品官,母亲陈葆云出身于士宦之家,是代英的启蒙老师。代英兄妹5人,他排行第二。代英从小酷爱学习,每看到一本好书,便废寝忘食地阅读,非读完方罢休。

    1913年,他考入武汉中华大学预科,1915年进中华大学文科攻读哲学。他十分重视“砥砺行为,敦进学业”。他博览群书,除了阅读大量社会科学方面的中外书籍,还涉猎自然科学。他的学习成绩优异,深得老师的器重和同学的敬慕。他擅诗善文,还具有演说的天才。当时,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恽代英追求真理,在《新青年》、《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文章,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冲锋陷阵的猛士。

    20世纪初叶,在大地上,一批进步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1917年10月,恽代英和梁绍文、洗震、黄负生等创办了互助社。互助社的宗旨是“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互助社是武汉地区诞生的第一个进步团体,也是最早的进步社团之一。

    1918年夏,恽代英大学毕业,担任中华大学附中教务主任。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消息传到武汉,恽代英和互助社的成员热烈响应。他书写《四年五月七日之事》、《呜呼青岛》的传单散发,并组织学生上街和集会。掀起了武汉三镇学生、工人、商人罢市的浪潮。武汉人民的斗争,迫使湖北督军王占元向北洋军阀政府和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去电,要求拒绝签字。“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广泛传播。1920年2月1日恽代英和林育南等创办了“利群书社”。书社经销《党宣言》、《主义ABC》和《新青年》、《党》等刊物。书社每天吸引着许多追求进步的青年和群众,是武汉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的重要阵地。

    恽代英在1919年10月加入了少年学会,1920年春,他受少年学会的委托来到北京,负责编辑《少年学会丛书》。

    6月,恽代英回到武昌。同年秋到安徽宣城,任省立第四师范教务主任,随读的有李求实、吴华梓、刘茂祥等。他到校后,对学校旧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指导学生阅读《党宣言》、《新青年》等进步书刊,举行“五四”、“五七”纪念会。由于恽代英的活动,宣城地方势力恐惧万分,诬指恽代英“组织党羽,煽动学生,图谋不轨,大逆不道”,安徽省军阀下令通缉恽代英。恽代英于1921年5月离开了宣城,只身经芜湖、安庆,来到南京。

    同年7月1日至4日,少年学会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梅庵举行年会。年会在讨论学会宗旨和主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邓中夏坚决主张学会应确定方向;左舜生等则坚决反对,主张学会应成为从事“社会活动”的改良主义团体。恽代英在年会上,起初采取调和态度,以免学会造成。年会的后期,当他完全意识到学会不可避免要时,就在大会上作了《学会前途危险,应讨论如何》的发言,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态度。这场斗争教育了恽代英,使他寄托在少年学会上的改造的希望破灭了,加速了他向马克思主义转化的步伐。

    会后,恽代英返回武昌。7月中旬,恽代英、林育南、李求实等在湖北黄岗成立了“共存社”。共存社的宗旨是:“以积极切实的预备,企求阶级斗争,劳农的实现,以达到的人类共存的目的。”这表明它是一个具有主义小组性质的团体。它的成立,标志着恽代英、林育南等先进青年已经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7月23日,党在上海宣告成立。恽代英闻讯后,便加入了党。

    同年10月,恽代英到四川泸州川南师范任教,先后担任教务主任、校长等职。次年5月,他在该校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组织进步学生学习《党宣言》等著作。在此基础上,他又成立了青年团的组织,为在四川发展力量奠定了基础。

    1923年1月,恽代英因遭受军阀张英的,愤然离开了泸州,到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执教。同年夏,他应上海大学校务长邓中夏的聘请到上海大学任教。他和邓中夏、肖楚女等人一起为我党培养出许多优秀干部。

    8月,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南京举行,恽代英出席了会议,并被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不久增补为中央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团“二大”结束后,恽代英到上海和邓中夏筹办《青年》。

    10月20日,团中央机关刊物《青年》正式创刊。恽代英是《青年》的编辑。他除精心编辑外,还为《青年》撰写了200多篇文章和通讯,受到广大青年的衷心爱戴和崇敬,称赞他是良师益友。恽代英撰写的这些文章,为我们党新主义理论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一大”后,恽代英受党的指派,和、邓中夏、向警予等党人参加上海执行部的工作。恽代英任宣传部秘书。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为了深切悼念这位的先行者,国共两党联合发动社会各界举行追悼会,掀起了广泛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宣传。恽代英参加了上海执行部举行的各种追悼活动,他还奉上海执行部之命,来南京举行悼念和宣传活动。4月21、22日两天,南京各界人民隆重举行悼念孙中山先生的大会和活动,计有10万人参加。恽代英、何香凝、邵元冲、杨杏佛等发表演说,对孙中山主张的三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国民进行了宣传。

    这一年上海爆发了“五四”反帝,恽代英是这场运动的发动者和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上海和全国学总党团,负责青年学生工作。为了把“五四”反帝推向全国各地,运动一发生,他以上海执行部的名义发电全国,要求各地迅速行动起来,声援上海。在运动中,他来到南京进行宣传鼓动,向南京人民介绍了“五四”惨案的情况,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

    7月15日至19日,少年学会在南京召开第六届年会,这也是少年学会的最后一次会议。在会上,他又一次与国家主义派进行了斗争。7月19日,恽代英在南京东南大学发表题为《五四运动》的演说。

    党为了加强对黄埔军校的领导,1926年5月,调恽代英到黄埔军校担任总教官。这时蒋介石正加紧阴谋篡夺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恽代英领导军校内的党团员,团结左派,与蒋介石进行斗争。

    7月,广州国民政府在党的推动和组织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恽代英奉命留守广州。

    10月15日至28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央执行委员及各省区代表联席会议。

    恽代英和宋庆龄、等出席了会议。会议决定中央军校科迁到武昌,恽代英也奉命到武汉中央军校科担任领导工作。1927年蒋介石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四·一二”反,武汉三镇顿时掀起了反蒋斗争,恽代英领导军校师生参加了反蒋斗争。22日,《汉口日报》发表宋庆龄、邓演达、恽代英、等联名讨蒋通电;次日军校学生和群众30余万人,在阅马场举行声势浩大的讨蒋大会,大会通过《讨蒋通电》。军校部的《生活》日刊还出版了《讨蒋特刊》,发表了《讨蒋通电》。

    在一片讨蒋声中,这一年的4月27日至5月9日,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恽代英出席了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上,恽代英和瞿秋白、等对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进行批评,迫使陈独秀作了检查。

    5月17日,国民军独立十四师师长夏斗寅叛变,恽代英率领军校学生随叶挺部队赴前线讨伐夏斗寅,取得了讨夏的胜利。继夏斗寅叛变后,5月21日,许克祥在长沙制造了“马日事变”;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叛变,武汉三镇沉浸在一片恐怖之中。

    反的,吓不倒党人。7月上旬,根据国际的指示,成立了周恩来等9人组成的中央临时会,代行的职权。临时中央派李立三、恽代英、邓中夏等一部分中央负责同志和大批、共青团员前往江西九江、南昌,到叶挺、贺龙部组织力量,南征广东,重建根据地。

    恽代英等到达九江后,形势突变,国民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在汪精卫的拉拢下,决意“清共”。在这紧要关头,恽代英和邓中夏、李立三等商议,并征得瞿秋白的同意,向临时中央建议,在南昌举行。

    临时中央会同意在南昌举行,并派周恩来赴南昌,组成以周恩来为,恽代英、李立三、彭湃、谭平山为委员的前敌委员会。

    8月1日凌晨,南昌起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政权——委员会,恽代英为委员会成员。

    南昌起义失败后,恽代英历尽千辛万苦,于9月下旬到达香港。10月15日,张太雷在香港主持召开南方局与广东省委联席会议,改选了广东省委,张太雷仍然担任,恽代英被选为省委。11月26日,广东省委正式作出在广州发动工农兵武装起义的决定。

    12月11日凌晨3时30分,张太雷、恽代英、叶剑英等领导的广州起义取得了胜利。当天,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诞生,恽代英担任苏维埃政府秘书长。

    广州起义在派和帝国主义联合进攻下失败了。但恽代英没有灰心丧气,他对周围的同志说:“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要经得起挫折。只有不怕失败的人才是能取得胜利的人。”“俗话说,‘秀才,3年不成’,假如我们造30年反,决不会一事无成的。”“我们的理想、主义实现了,那时世界多么美妙,也许那时年轻人不易领会我们走过难以令人设想的崎岖道路,

    我们吃尽了苦中苦,而我们的后一代则可以享到福中福。为了最崇高的理想——主义,我们是舍得付出一切代价的。”

    广州起义失败后,恽代英退到香港。

    1928年6月,恽代英从香港赴广西贵县,作为的代表出席了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秋,恽代英奉命从香港调到上海组织部任秘书,协助部长周恩来工作。

    1929年初,恽代英任宣传部秘书长,负责编辑党刊《红旗》。1930年福建省委在厦门召开第二次代表会议,恽代英代表出席了会议。会后,他视察了闽西苏区。这时,的李立三推行“左”倾路线,主张全国。恽代英对李立三的“左”倾盲动错误进行了批评和,遭到李立三的打击,先后调恽代英任沪中区、沪东区行动委员会。他住在贫民窟,身着工人装,在工人群众中进行工作。

    5月6日下午,恽代英在杨树浦韬朋路附近的老怡和纱厂门前等人联系工作时不幸被捕。为了掩护自己的身份,他化名叫王作霖。敌人将他押至巡捕房,巡捕三番五次的毒打,他坚不吐实。次日,恽代英被上海公安局引渡,并以党嫌疑关押在龙华警备司令部看守所内。他仍然坚持假口供,敌人无可奈何,6月初只好将他转押到漕河泾监狱,不久,以“工人擅自开会有罪”判了他5年徒刑。监狱中生活极其恶劣,连霉米饭都吃不饱,里面还夹杂着石子、砂子、稗子;开水也不够喝,见不到阳光,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为了改善狱中生活,反抗,恽代英组织难友们开展斗争。“八一”南昌起义纪念日时,恽代英用亲身经历向难友们讲述了起义的经过和经验教训。

    8月27日,恽代英被押解到苏州监狱。次年2月,又转押到南京江东门外中央军人监狱关押。监狱非人的生活和疾病的折磨,使他身体十分虚弱,但他始终保持旺盛的斗争精神。他经常对难友进行气节教育,他说:“对一个者来讲,战场固然是考验,而监狱也是一个特殊的战场。一个真正的者,在这个特殊战场上,在生死面前,要经受得起严峻的考验。”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写了一本解释党的“十大纲领”的工人读本。他还写下了这样一首气吞山河的《狱中诗》。

    恽代英被捕后,设法营救,就在他即将被提前释放时,被叛徒顾顺章出卖。蒋介石急令军法司司长王震南到狱中核对。4月28日,王震南拿着恽代英在黄埔军校的照片来到监狱。恽代英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轻蔑而自豪地说:“我就是恽代英!”王震南劝降失败,下令将代英加上镣铐,关进单人牢房。

    蒋介石闻讯后,亲手下令:立即就地处决!4月29日中午12时,敌人将恽代英从牢房押往狱中刑场。恽代英神色坦然,昂首挺胸,沿途高唱《国际歌》。临刑前,面对执行的刽子手,恽代英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刽子手的枪声响了,恽代英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壮烈牺牲。

  • 每作伤心语, 狂书字尽斜。

    杜鹃空有泪, 鸿雁已无家。

    浩劫悲猿鹤, 荒村绝稻麻①。

    转旋男儿事②,吾党岂匏瓜③?

    注释:

    恽代英,江苏武进人。一九二七年当选中央委员,曾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一九三○年五月被捕。次年四月在南京就义。一九一九年,恽代英在武昌中华大学读书,时“五四”运动爆发,他是武汉的领导者之一,诗写于此时。

    ①浩劫两句:谓在北洋军阀统治下,老百姓生产荒废,生活痛苦。

    ②转旋:即旋转乾坤,谓用来改造社会。

    ③匏瓜:即葫芦。《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此处谓党要求自己有所作为。

    狱中诗

    浪迹江湖忆旧游,

    故人生死各千秋②,

    已摈忧患寻常事,

    留得豪情作楚囚③。

    注释:

    ①恽代英:杰出的无产阶级家,五四运动时是武汉的领导者之一,党成立后即加入党。一九二七年在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一九三○年在上海被捕,一九三一年四月被派杀害。

    ②浪迹:行踪飘泊不定。旧游、故人:原意都指老朋友,此指同志。千秋:不朽。

    ③已摈忧患:已摒除个人得失。寻常事:把个人得失看得很平常。楚囚:春秋时,有楚国人被晋国俘虏,仍带着南方楚国式样的帽子,表现对故国的怀念。这里借用说虽然被囚仍保持者的豪情壮志。

  • 1、同志们,坚强些,我们是为将来的人创造美满生活的战士,我们不要为自己的痛苦伤心。

    2、国不可以不救。他人不去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能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下真心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下真心救,则唯靠我自己;自己要是不真心救,就是奴的本性了!

    3、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他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诞生一个新!

    4、我们不能像蚯蚓那样,上食槁壤,下饮黄泉。我们还得在这个社会中生活,要改变这个社会,还得加入这个社会…我走了,这只是暂时分手,你们不久可能先后离开,相信在的征程上,我们还会见面的!

    5、我们常说青年是的力量,因为青年的感情丰富,气性刚烈。他们不知道隐忍羞辱,他们不知道躲避危险,所以他们见到应当便会勇猛的为而奋斗。

  • 1895年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籍江苏武进县。 1913年考入私立武昌中华大学预科。曾在《新青年》、《端风》、《青年进步》、《东方杂志》等刊物发表大量文章,宣传新思想、新文化。

    1917年10月在该校学生中发起组织进步社团互助社。

    1918年于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后任该校附中教务主任。

    1919年“五四”运动时,为武汉爱国主要,带领互助社等青年团体的学生写宣言,发传单,创办学生周刊,领导、、罢市的“三罢”斗争,调查并日货,以实际行动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同年9月,加入少年学会。次年,在武昌创办利群书社、利群毛巾厂,并先后创办《互助》、《武汉星期评论》、《我们的》等进步刊物。

    1920年春,开始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由信奉改良主义和空想转变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及其学说、唯物史观、布尔什维克、劳动问题。

    1921年7月,领导建立“以积极切实的预备,企求阶级斗争、劳农的实现,以达到的人类共存为目的”的共存社。11月,主张将少年学会改造为布尔什维克团体。不久,加入党。

    1923年夏调上海,先后任青年团中央委员兼宣传部长,创办《青年》,任主编,先后发表130余篇文章,引导青年前进,批判国家主义派、冯自由派、戴季陶主义、派,同时兼任上海大学教授和上海执行部宣传部秘书,负责编辑《新建设》月刊。

    1925年5月,因日本人枪杀工人顾正红,中央决定5月30日组织上海市民举行反帝大,他为总指挥。“五卅”惨案发生后,与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等制定在全国组织反帝运动方针。

    1926年1月,赴广州出席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旋任黄埔军校主任、教官及军校中团领导成员,兼任广东区委青年部部长、广州农动讲习所教员。他在黄埔军校任期中编有《讲演大纲》、《学概论》、《与农动》等讲义,讲授《军队中工作的方法》。

    1927年初,到武汉,任中央军事学校武汉分校主任教官,并受聘为国民军总司令部部农民问题讨论委员会。3月,出席二届三中全会,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曾负责修改农民问题宣言,主张维护农民利益。4月受聘为中央农动讲习所兼职教员。湖北省政府成立,任省政府委员。5月,出席中央土地委员会第六次扩大会议,主张公布《解决土地问题决议案》,支持农民的土地要求。同期出席第五次代表大会,与瞿秋白、蔡和森、等站在一起,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当选为中央委员。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后,与等团结左派宋庆龄等,联名发出讨蒋通电,斥责蒋介石是“民众之蟊贼”。5月中旬,夏斗寅叛变,恽任中央独立师党代表,协助叶挺部击退夏部进犯,保卫武汉。同年7月23日,赴九江参加筹划南昌。30日抵南昌,任前敌委员会委员。“八一”南昌起义后,任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及代理宣传委员会主任。8月5日,随起义军南征。部队在广东潮汕遭挫,从甲子港乘船去香港。12月,与张太雷等领导了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主编机关刊物《红旗日报》。起义失败后,再转香港,担任广东省委委员,从事地下斗争。

    1928年7月,“六大”以后赴上海,先后担任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宣传部秘书长。

    1929年6月,在党的六届二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

    1930年2月,以中央代表身份出席福建省第二次党代会。通过调查,在《红旗》上发表了《请看闽西农民的成绩》和《闽西苏维埃的过去与将来》两文,热情赞扬、朱德领导的根据地的斗争。同年,因反对李立三的“左”倾错误而受打击,后调任上海沪东区行动委员会。5月6日,在怡和纱厂接头时被捕。

    1931年4月29日,在南京监狱中遭杀害。牺牲前写下了“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的不朽诗篇。

  • 恽代英烈士殉难处,位于南京城西江东门,现为人民解放军某部驻地。

    1930年在此建造了中央军人监狱,又名军政部军人监狱或中央海陆空军人监狱。监房分为东、西、中、南等处,其中南监条件最差,人称“狱中狱”。另有水牢四间,水中设铁笼,被囚者只能站在里面。监狱内有刑场三处,围墙高6.7米,上设电网,四角设有岗楼,墙外深沟护绕。1931年恽代英被关押于此。

    1930年在上海任泸东行动委员会,同年5月6日在杨树浦韬朋路老怡和纱厂门前与工人联系工作时不幸被捕。由于恽代英在敌人面前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敌人使以“工人擅自开会有罪”将他判刑5年,先后羁押于漕河泾监狱、苏州监狱,1931年2月转押恽代英被捕后,设法进行营救,就在他即将被提前释放时,中央特务委员会的负责人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后叛变,出卖了恽代英。蒋介石知道这一情况,急令军法司司长王震南到狱中核对。4月28日,王震南拿着恽代英在黄埔军校时的照片来到他面前。恽代英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轻蔑而又自豪地说:“我就是恽代英!”敌人对恽代英进行劝降,遭到严厉斥责,遂将恽代英戴上镣铐,关进单人牢房。

    蒋介石得知恽代英不肯屈服,下令立即就地处决。4月29日中午,敌人将恽代英从牢房押往监狱的刑场时,恽代英神色坦然,昂首挺胸,高唱《国际歌》。临刑前,面对行刑的刽子手,恽代英发表了慷慨的演说:“蒋介石走袁世凯的老路,爱国青年,献媚帝国主义,较袁世凯有过之而无不及,必将自食其果。”恽代英高呼口号,英勇就义,年仅36岁。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 1950年,周恩来为纪念恽代英殉难19周年题词,对他的一生作了高度的概括:青年热爱的领袖——恽代英同志牺牲已经19年了,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青年的楷模。

  • 中国历史上必读的君主(皇帝)

  • 上一篇:徐特立
    下一篇:悼念王伟烈士
    相关文章